再访乌泥冲
作者:刘加初
去过好多次乌泥冲,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。这次随彭泽零距离户外,自驾约20余人,再次拜访乌泥冲。
乌泥冲与其山后的南泥湾,同属于彭泽县浪溪镇大桂村高山组,乌泥冲就坐落在天鹅山脉下端半山腰。这里群山绵延,崇山峻岭,景色怡人。山路弯弯,峰回路转,沿途所见,新茶吐翠,野花绽放。印象特别深的是,有一种女孩子最爱的小小的野果,山里人叫“泡”,学名叫山莓的。纯野生的,甜滋滋,比草莓还好吃。几个女孩子一路采摘,一路雀跃。你吃过吗?是不是很馋人?
上得山来,凉风习习,村舍错落有致,依山而建。我们一行户外的目的地,正好是村庄的第一家陈泽云先生家。山里人的热情、厚道一点不假。陈先生拿出家中自采摘自制的珍品茶叶,舀一瓢门前流淌的山泉水,泡茶请我们品尝。那茶水看上去青淡淡的,闻起来一股清香,轻轻的呷一口,浓郁可口,醇厚味香。同行的网名“春天里”的网友叫我再品一口,吮入口内,不咽下喉,用舌尖打转两三次,舌尖生津,齿舌留香,余味绵长,使我难巳忘怀。我相信,这是我喝过的最好的茶水了。
据陈泽云说,乌泥冲的高山茶,名气大着呢。比如,他家的茶园有五六十亩,茶园在乌泥冲后背,比村庄还要高200—400米(海拔)的高山峻岭之中,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,所生产的“高山云雾茶”,芽壮叶肥,色泽翠绿,清香持久,风味独特,是天然优质的纯绿色食品。曾荣获江西省银针茶评比二等奖。就是交通不便,广告没有做好,以致带来的效益不是很好。同行的户外网友,纷纷要求购买茶叶,带下山去,或是自家饮用,或是赠送亲朋好友。
我们几个围着村舍游走着,但见屋舍俨然,泉水清澈见底,长年不枯,智慧的山里人,沿山势走向,用山里的竹节筒子,引泉水到各家厨房、门前自用,真是一个天然的自来水厂。门前的竹林,竹笋正是采摘的时候,几个美女忙着挖竹笋,孩子们在找合适的竹笋“妈妈,这一个!”“阿姨,这个好大!”
拾几条长凳,我们一行在屋外闲谈。陈泽云先生说,乌泥冲原有二十七八户人家,因为交通不便,孩子要念书,都搬到山下或者城里住了,现在仅剩一户在住了。乌泥冲人每年只有几次回家看看。一次是每年过年30的那一天早上,乌泥冲的老住户,携妻带子,回家祭祖玩年。那个时候,乌泥冲才真正的热闹起来,仿佛恢复了往日的山里生活。如果遇到了大雪封山,或者霜冻封路,也只得作罢。还有就是清明祭扫,带着一家人,让孩子记住根本。再就是每年也只有在采茶的时候,才回家住上半个月。问问茶叶的收入,陈先生自嘲,今年请一个茶工采茶,一天工钱100元,她们吃住都在山上,一天下来,采摘7-8斤茶草,可制茶1.8斤。因他家的茶是纯手工制作,除去成本,也仅赚一个功夫钱。他说,这里的山路,虽然路况不是很好,但可以通车;大概97年的时候,才通了电;移动信号已经覆盖了乌泥冲,但电信、联动等信号,在这里还是无法正常接受。
几位同行的美女网友,回忆、杨海霞、钱红艳、阳阳、幽兰、爱我所爱、刘娟等,她们几个分工合作,洗菜的洗菜,配菜的配菜,大厨是一个叫回忆的美女妹子,做得一手好菜!食材也是就地取材,竹笋、马兰都是绿色无污染的,干菜、干鱼听说是陈泽云家的,还有一些菜蔬是宽容版主带上山的,柴米油盐等都是陈泽云家的。不到2小时,烧了两桌丰盛的菜肴。大家纷纷拍照,比起自拍摆起pos似乎兴致更高。一顿饭,风卷残云般的,人间美味,似乎来不及细细品味,酒足饭饱的满足,都写在我们的脸上。
下得山来,几个网友还不忘记一路采摘野茶,还有的采摘野菜,有鱼腥草,有叫五加皮什么的,我都不知名字。
写于2017年4月22日,播种九月。